|
学会搜集,积累,整理和检索文献的方法,可以提高学习、工作乃至生活的效率,最终可以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。因此,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事半功倍,而且可以迁移到生活中去。
一汉语史料检索的常用工具书
在汉语史料的检索中,我们经常用到的就是工具书,工具书的内容概括性强,编排特殊性强,具有专供查阅,简单,明了,查考性,易检性等特征。现代汉语常用的工具书主要有名录、统计资料类,字典、词典类,年鉴、手册类,类书、政书类,百科全书类,书目、索引类,表谱、图录类等。
二汉语言文字和语言学文献史料的检索
学习或研究汉语语言, 首先要掌握与之有关的语文词典。可供检索汉语字词最常用的字典、词典有: 《汉语大字典》、《康熙字典》、《中华大字典》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、《汉语大词典》、《辞源》、《辞海》等。。此外,还要注意利用一些辅助性的工具书,如郭锡良的《汉字古音手册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),丁声树的《古今字音对照手册》(中华书局1981年版) 等。学习古文字形体的工具书有:徐中舒的《汉语古文字字形表》(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),高明的《古文字类编》。学习古汉语虚词的实用工具书有: 何乐士等的《古代汉语虚词通释》(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》等。
三汉语史料研究归析
断代问题是汉语研究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,建国以后, 对近代汉语的历史年代如何划分的问题不断地引起讨论。在50年代,王力先生首先提出“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为近代”的意见。进入80年代以后,胡竹安(1983)在《中古白话及其训话的研究》一文中提出以“词汇—词义”为主的分期标准, 他提出把自唐迄明前期的白话定为中古白话是比较科学的。1983年吕叔湘先生在为刘坚《近代汉语读本》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提出:“建议把近代汉语的开始定在晚唐五代即第九世纪”。1984年,他在《近代汉语指代词》中, 又进一步提出:“以晚唐五代为界, 把汉语历史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。吕叔湘的意见引起近代汉语研究工作者的重视,并在1986年上海举行的第二届近代汉语研讨会上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讨论。1987年,杨耐思、袁宾等人也对这个问题发表了意见。
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在近代汉语史料研究中开展比较早, 收获也是很多。自明清开始, 已经有一些学者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,为此也做了一些汇集资料,从而证名古代寻找根源的工作。本世纪20年代以后, 胡朴安《俗语典》、徐嘉瑞《金元戏曲方言考》,朱居易《元剧俗语方言例释》等专著应运而生。《俗语典》搜集了各种俗语词, 对材料的罗列居多,但解释甚少。《金元戏曲方言考》和《元剧俗语方言例释》却是考释元曲词语的专书, 但材料收集的面很少。建国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成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, 较为重要的著作有: 龙潜庵《宋元语言词典》,蒋礼鸿《敦煌变文字义通释》,王换《诗词曲语词例释》,张相《诗词曲语词汇释》,陆澹安《小说词语汇释》,《戏曲词语汇释》,顾学颇王学奇《元曲释词》。近年来发表的很多词汇方面的文章显示出了深厚的功力,像项楚《王梵志诗校注》中解释“查郎”一词, 就引用了李涉诗、《封氏闻见记》、《酉阳杂组》、《文镜秘府论》、《太平御览》等多种资料。
四汉语史料的检索心得及应用
文献检索虽然是一件枯燥的事情,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手段。我们在平时学习检索文献时候要有耐心和大量时间的投入,要熟悉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,最好懂一点软件方面的知识。在要查阅资料的时候不仅局限于百度,google了,下面是查找文献的几大方法:
1. 直接法
直接利用检索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,有顺查法、倒查法和抽查法,此种方法最普遍,应用性比较广泛。
(1)顺查法
按照时间的顺序,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。如已知某由课题的起始年代,要想去查其发展的全过程,就可以用顺查法从最初的年代开始,逐渐向近期查找,这种方法适用于相对大课题的文献检索。
(2)倒查法
倒查法是由近及远,从新到旧,逆时间顺序进行文献检索。此法的重点是放在近期文献,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。
(3)抽查法
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,选择文献资料里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,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检索。
2. 追溯法
利用已经掌握的文献末尾所列的参考文献,进行逐一地追溯查找“引文”。它还可以从查到的“引文”再追溯查找“引文”,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,获得越来越多的相关文献。
3. 循环法
它把上述两种方法加以综合运用起来,利用检索工具进行常规检索,又要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检索,分期分段地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。
总之,汉语史料的检索在我们实际操作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,对我们做学术研究帮助很大。
|
上一篇: 一位高中年级主任的寄语下一篇: 如何学习lammps
|